弹炮结合青春版——ЗСУ-23-4М4/M5自行高炮,这类改装方案有前途吗?
本文还是收费长文让其他“自行高炮”一夜沦为垃圾——苏联ЗСУ-23-4“石勒喀河”自行高炮的配套免费阅读内容,强烈建议读者去读一读长文,先了解“石勒喀河”是怎么工作的,然后才看得懂它是怎么改的。
ЗСУ-23-4“石勒喀河”是1965年服役的自行高炮,由于年代早,技术跨度又大,所以早期产品存在诸多缺陷,尤其是雷达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不足,所以1960年代后期苏联就对“石勒喀河”进行过两次小规模的改进,主要针对雷达和电子设备可靠性,两次改进后的产品分别叫ЗСУ-23-4В(ZSU-23-4V)和ЗСУ-23-4В1(ZSU-23-4V1),外观没有变化,武器战术性能没有变化,只在雷达和火控计算机操纵面板开关设置上有细微变化。
1967年10月,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一项命令,对“石勒喀河”自行高炮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升级改造,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2A7自动机进行升级,取消压缩空气首发装填装置,改为火药弹首发装填装置,这样消除了压缩空气系统的维护保养压力,原本焊接的刚性冷却液管线被柔性管线取代。改进后的火炮自动机命名为2A7M,即2A7的现代化改进型,单管寿命从3500发提高到4500发;再有一个是对雷达进行升级,将原先的电子管元器件换成半导体二极管。
改用火药燃气弹首发装填,柔性冷却液管线的2A7M自动机。
改进过的自行火炮被命名为ЗСУ-23-4М,1973年起服役,此后苏军服役的“石勒喀河”其实是这个ЗСУ-23-4М,后来又在它基础上增加了敌我识别应答装置,命名为ЗСУ-23-4МЗ(ZSU-23-4MZ,但到底是俄语МЗ还是M“3”网上说法不一,何况后来还有M4和M5,所以存疑)。
雷达上加装敌我识别天线的ЗСУ-23-4МЗ,敌我识别天线就是雷达上那两个凸起的竖条。
1982年,苏军开始列装“通古斯卡”弹炮结合自行防空系统,“石勒喀河”自行高炮的批量生产和升级改造正式停止,苏军留用的多为升级到ЗСУ-23-4МЗ的型号,但苏联解体后,私有化的俄军工企业为赚取外汇,开始为“石勒喀河”的国外用户提供升级改装服务,于是继续推出“石勒喀河”的升级改装产品,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乌里扬诺夫斯克机械制造厂牵头,白俄罗斯参与研制的ЗСУ-23-4М4(ZSU-23-4M4)自行高炮。
ЗСУ-23-4М4弹炮结合自行高炮
ЗСУ-23-4М4一眼能看出的改进就是弹炮结合,在炮塔后方增加了4具9K38“针”(SA-18)单兵防空弹。该型单兵防空弹的导弹部分型号为9M39,采用双模被动红外寻的制导,有有限的迎向射击能力,有效杀伤斜距5200m,战斗部质量1.17kg,装390g高爆炸药,靠破片杀伤空中目标。
9K38“针”(SA-18)单兵防空弹
加装单兵防空弹后,ЗСУ-23-4М4的杀伤区扩大,斜距从2500m提高到5200m,最大射高从1500m提高到3000-3500m,可在更远的距离上提前使用导弹交战,或对高炮没有命中,正在远离的目标增加一次导弹补射机会,与我国PGZ-04A弹炮结合自行高炮的设计近似。
ЗСУ-23-4М4弹炮结合自行高炮
再有是对雷达和火控计算机进行升级改造,拆掉了原先庞大笨拙的1A7机电式计算机,改为数字计算机,体积和质量大幅度减小,工作可靠性提高,机柜数量也从原来的7个变成5个,炮塔内战斗室空间有所改善。由于空间增加,ЗСУ-23-4М4首次将数据链终端接入到单车,原先是防空连PU-12空情指挥车通过数据链接收上级对空警戒雷达发布的空情信息,用电台语音报送给单车,现在可直接用数据链将空情信息发到单车,信息的直观性、即时性和保密性显著增强,使单车真正融入到空情指挥网络体系中。
ЗСУ-23-4М4弹炮结合自行高炮
在推出ЗСУ-23-4М4的差不多同时,俄、白俄又联合推出了ЗСУ-23-4М5,这一型号与ЗСУ-23-4М4的基本框架一致,还是自行火炮外挂4发9K38单兵防空弹,但在原有的雷达通道之外增加了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,对雷达杂波较大的超低空目标的捕获、测距能力提高,在电磁干扰环境下也有较强的作战能力。
ЗСУ-23-4М4弹炮结合自行高炮
其实类似的改装还不止这两个,其他装备“石勒喀河”的国家有的也对其进行过加装单兵防空弹的改装,这种改装几乎成为“石勒喀河”现代化改装的一种“标配”方案。
波兰改造的ZSU-23-4MP Biala弹炮结合自行高炮,它干脆取消了雷达,改为光学、热成像、激光“三合一”火控站,也加装了红外防空弹。
那么,这类改装有前途吗?
应当说,这种在“石勒喀河”基础上升级一下雷达和火控,加装单兵防空弹的做法,可看做是对老旧的“石勒喀河”平台进行的修修补补,它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:
比如原“石勒喀河”是单火力通道,搜索和跟踪用一部雷达,只能搜索一个,跟踪一个,打掉一个,再搜索下一个,现在它至少有单兵防空导弹,可以在更远距离上发射导弹,多一次射击机会,而且被动红外弹发射后可以不管,不用一直跟踪,雷达可继续搜索下一个目标。
又比如有的产品增加了光学和夜视通道,还加装了激光测距,抗干扰能力更强,对低空超低空目标搜索能力更强。
又比如它升级了火控计算机,把计算机微机化,计算速度、精度大幅度提高,系统体积质量大幅度减少。
又比如它终于把数据链接到单车,空情信息可用数据链发送到单车,而不是空情指挥车上用语音报送,信息更直观及时准确。
但是,不管怎么改,“石勒喀河”全系统的力不从心那是改不了的,它底子还是1960年代的设计,它的火炮杀伤斜距还是偏短,它加装的单兵防空弹是被动红外寻的制导,迎向射击能力有限,只适合打航后目标,不适合打航前目标,它搜索-跟踪放在一部雷达,对空搜索能力差的毛病也没改,它的雷达、光电设备探测精度还是不能拦截现在的“低慢小”飞行器,它的弹种单一,无脱壳穿甲弹、可编程预制破片弹等新弹种……
所以ЗСУ-23-4М4/M5的这种改进只能说是老黄瓜刷绿漆,装嫩,要应对现代防空作战需求,靠这种升级是不可能的,所以这些改装方案要么是失去重大战争威胁的国家躺平摆烂,修修补补凑合过日子,要么是拉到国际市场上,为那些“石勒喀河”的老客户提供升级套装,赚点外汇。
—完—
相关阅读:
让其他“自行高炮”一夜沦为垃圾——苏联ЗСУ-23-4“石勒喀河”自行高炮
“石勒喀河”的小雷达搜索视角那么窄,够用吗?别急,苏军有原始的数据链
尺寸一样,但和二战老弹不通用——“石勒喀河”配套的23x152mmB高炮弹一览
为何中型合成旅装备625轮式转管自行高炮?因为时代变了,任务需求变了